国家政策
提前为农产品谋好销路
     近日,记者听闻我市某地数万斤蜜橘挂树待摘,农户为销路而发愁。其实,像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并不少见,赤壁八月瓜、咸安甘蔗、嘉鱼橙子等都曾出现滞销现象。
    农产品滞销既是资源的浪费,也损害了农户的利益,打击了他们再发展的信心,导致获得感、幸福感降低。
    为何农产品滞销现象无法根除?可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来分析。
    客观而言,农业产品产量逐年上涨,导致供过于求。近年来,各地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,送农技下乡、农业产业奖补等优惠政策,有效激发了农户的信心与动力,农业从业人员队伍逐年壮大,产业规模逐年扩增。加之,科技不断创新,技术、肥料等得到改善,农产品产量一路攀升。
    主观分析,当然是农产品无较好的销路。目前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,但重心更倾向于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,拓宽销路方面略显不足。当农产品出现滞销时,虽倾尽全力缓燃眉之急,但问题得不到根除,绝非长久之策。
    那么,到底该如何化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呢?记者认为,应先行一步,提前为农产品谋好销路。
    提前摸清市场需求量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需在农产品销路上再下功夫,提前做好市场调研,了解需求状况,量体裁衣,制定相关发展计划,坚决不打无准备之仗。同时,调研过程中还可与商超、企业等需求大户构建联系,牵线搭桥,想方设法提前找好销路。当然,宣传同样必不可少,要加大本地农产品宣传,打响品牌,提升知名度,让更多客商“慕名”前来。
    送技与送计齐头并进。政府部门在送农技农资下乡的同时,也要为农产品的销路出谋划策,不仅要开展各类农技培训班,更要大力推行农产品销售培训班,加大农户对网络电商、认筹认购等新型销售方式的了解程度,改变部分农户“销售全靠采摘”的固有思路,让他们主动接触新方式、熟悉新方式、使用新方式,更好地为产品谋销路。
    个体靠大户共谋发展。其实不难发现,农产品出现滞销的大多为弱势散户,其中又有大多是被好政策和好典型所吸引,心中所想只有丰收致富,并未考虑如何拓宽销路。各地大户及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应当主动抛出“橄榄枝”,利用自身资源,帮助农户解决后顾之忧。
    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,请提前为农产品谋好销路,莫让果子烂在地里。
发表评论